100件雕塑作品亮相苏州美术馆,江南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发表时间:2024-06-06 15:05 5月12日,由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美术馆)、苏州市雕塑协会承办,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学术支持的“延续与创新”苏州市第二届雕塑作品展在苏州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持续至6月1日。 嘉宾与参展艺术家合影 共展出75位艺术家的100件(组)作品,展览以戏曲雕塑篇章、传统媒介的现代雕塑篇章、展现江南气质与城市精神的综合雕塑篇章的多叙事模式为本次展览的亮点,另特设公教体验区域,在展览期间体验苏州泥塑非遗体验、大师讲座等活动,使苏州市民感受现代雕塑艺术的魅力。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由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副主任、苏州美术馆副馆长杨艺主持,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苏州市雕塑协会会长曹雪明分别致辞。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许正龙,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调研员徐春宏,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李红,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主任、苏州美术馆馆长徐惠,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范卫东一同为展览启幕。 展厅 市民观展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朱艳在展览前言里写到, 一竿刀笔雕江南,古今交融最苏州。来自全国各地入选参展的作品,为苏州的江南文化雕刻出了更多有形之像。留得住乡愁是文化艺术的使命,表达城市发展愿景是文化艺术的责任。雕塑家们以苏州的水、山、石、花等元素为切入点,创作出富有江南韵味的现代综合雕塑作品。通过现代科技将苏州的风、苏州的景、苏州的声加以捕捉,创造出一批沉浸式的雕塑作品。在本次展览中,无论是当代重量级的雕塑大师,还是新生代的年轻雕塑家,都将江南丰富的意象加以捕捉,借助手中的刀笔,一刀一刻将江南之美定格于雕塑之上。 市民观展 展览总策划、苏州市雕塑协会秘书长吴笠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4年,“苏州市第二届雕塑作品展”提出“延续与创新”的主题,试图用多维度视角的雕塑作品描绘出苏州现代文化的创新,解释江南文化的当代理解。“良辰美园”篇章是呼应戏文泥人题材的现代雕塑造型的创新。“化古为景”展现雕塑家使用工艺美术的传统媒介材质以雕塑的造型语境进行当代雕刻的创新。“水流转巷”是青年艺术家对苏州这座优雅且现代的城市气质所表达的文化态度。是艺术创作手段和科技手段融合的创新。 市民观展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许正龙表示,延续与创新,在时间上,回溯文化源流;于空间中,再创文化辉煌。万事开头难,甲辰初夏,负载并洋溢“江南”格调的雕塑之舟扬帆起航,冀望在新时空的艺术长河中持续航行并始终行进在前列。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表示,此次展览旨在为在苏、言苏、爱苏的雕塑人才提供一个广阔的展示舞台,切实促进江苏雕塑人才的成长发展,增强他们的艺术自信心和创作激情,激发他们通过艺术表达自我、关注现实并寻找自身存在价值的内在动力,为江苏雕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力量。 市民观展 参展艺术家欧阳苏龙表示非常有幸参加这次展览,“这是苏州雕塑界的大展,2019年从美院毕业后开始频繁的北京苏州两地往返,近两年是常驻苏州了,算是一个新苏州人。这两年在苏州也做过一些活动,得到了很多前辈老师们的关注和支持,内心十分感激,苏州是一个包容的城市,从这个展览呈现的面貌也可以看出来。这也是我**次参加苏州美术馆的展览,展厅条件很好,环境也很棒,美术馆选择收藏我的作品是对我作品的肯定,对我个人创作的认可,深感荣幸。” 谢渊 《戏韵系列》 参展艺术家谢渊特为此次展览创作了《戏韵系列》作品,他说:儿时弄堂边玩耍,老旧收音机中咿咿呀呀的唱腔。如今回味方觉其中滋味,时光在一出出断断续续的折子戏里划过,滋养了我最初对艺术的兴趣和认识。缘起于本次雕塑展览,在创作时将之从脑海中翻出,作品就自然产生了。以戏曲为母体,作品放置于苏州美术馆这一场域之中,既是对戏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形式的溯源,也是借戏曲与雕塑间的融合碰撞, 塑造文化空间,演绎古今传承。 叶佩君 《有龙则灵 》 在展厅中央,一条气势磅礴的“粉龙”雕塑成为全场焦点,吸引众多观众驻足并拍照。这件作品名为《有龙则灵》,全长16米,巧妙融合了竹、纱、金属、纸等多种材质,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苏州被称为东方水城,是一个很美很温柔的城市,激发了我们创作这条水龙的灵感。”参展艺术家叶佩君告诉记者,作品的创新体现在色彩和材料的运用上,它突破了传统的金龙或黑龙形象,采用了更受年轻人喜爱的粉色系;同时,通过使用镜面板材和水滴胶等现代材料,手工精心打造出“水龙”甩动的水花,使静态的雕塑展现出动态之美。 徐肖华 《山水之间》 一件名为《山水之间》的展品以假山石结合现代几何图案,面上一艘小船行驶在墨海的通道之间。“感觉很有新意,凑近还能闻到一股墨香,给人感觉既传统,又现代。”从上海来到苏州观展的李先生说。 吴笠安 《转角遇到一簇花》 展览开幕式后还举办了学术研讨会,与会嘉宾就“江南诗雅文化的构建”“ 看江苏,主题雕塑创作漫谈”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发言。来自省内外的近30名文艺界大咖专家齐聚一堂,共同为雕塑艺术的发展、传承与创新建言献策。 研讨会现场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公共艺术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许正龙,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政协委员、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雕塑家协会主席尚荣,江南大学教授、江苏省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周阿成,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雕塑学会副会长沈烈毅,常州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冷天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共艺术所原所长宿志鹏等文艺界大咖专家出席活动并参与讨论。“延续与创新——苏州市第二届雕塑作品展” 展览总策划、苏州市雕塑协会秘书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特邀理事单位代表吴笠安主持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按照议题分为三个篇章,**学术主题“江南诗雅文化的构建”由许正龙教授提出。 他表示,江南有“人杰地灵”的自然与艺术生态,尤以苏州城一带更为繁盛而具代表性。江南格调的根基文脉在于中国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诗雅文化,其艺术表现早已渗透在建筑、园林、戏曲、书画、玉作等艺术类型之中,宋明时期甚至更早,其文化元素就影响至海内外四面八方。“延续”不是再重返古代社会,完全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与运行状态,而是面向国际并直面当下,吸纳理应承继的传统精华,再融合西方现代文明理念,包括学习与研究先进的科学与艺术成果,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以“创新”的文化面貌去开拓与引领未来。 对于这一议题,苏州市油画雕塑院执行院长、苏州雨村美术馆馆长、苏州市雕塑协会常务副会长王晓东深有感触。在苏州出生长大,王晓东对江南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情。他认为,江南文化是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而本次雕塑展览中,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贡献出了自己对江南、对苏州的独到见解与视角,是一次非常好的艺术文化交流机会。 在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钱亮看来,诗给人以含蓄朦胧之感,而本次展览在策展时也考虑到了诗词的应用。从由古诗词化用而成的展厅名称,到各展厅之间空间上的融合衔接,无一不体现出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苏州的“雅”体现在三个方面:环境的清雅,生活的风雅和艺术的文雅,三者合一,孕育出苏州独一份的“诗雅文化”,而这种文化气质不仅是江南一带的需要,更多地也反映出时代的需求。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主任王娜在分享中表示,江南充满诗性的土壤和深厚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探寻雕塑灵感的不尽源泉。我们须从苏州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不失传统之美的雕塑作品。本次展览中的三大板块仿佛三幅画卷,展示了三种不同的江南的风土人情与典雅诗性。希望能以本次展览为起点,不仅要让诗雅文化成为苏州的骄傲,更要让其成为联系历史与未来,串联起中西方的桥梁。 尚荣教授提出研讨会第二学术主题:看江苏,主题雕塑创作漫谈。他表示:江苏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文荟萃、气韵悠长。江苏雕塑,名家辈出,成就斐然,为引领当代中国雕塑艺术的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次展览用丰富的文化主题、多元的艺术形式、当代的创意观念来表现自然世界与精神世界的美好,为苏州的多元文化再添新绿。希望接下来能广发英雄帖、邀请函,欢迎更多艺术家来到江苏,来到苏州,用主题雕塑作品尽情表达自己。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苏州大学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美学生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袁牧认为,看江苏,看得是江苏的风雅文化。有句话说“苏州样,广州匠”,从明代开始,苏州大量流动的人口、繁荣的经济和便捷的交通让这里成为了“时尚之都”。来自苏州的时尚态度和风尚,影响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文化审美。苏州的风尚不仅是引领生活的风尚,亦是包容的风尚,是海纳百川的风尚。希望能从雕塑展出发,以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引,加强对青年艺术家的培育,一定会开出繁盛的鲜花。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陶瓷学院雕塑系系主任李津在发言中表示,自己是来自兰州的西北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自己的雕塑作品总是带着“西北味儿”。想在甘肃办一场雕塑展,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来到苏州,看到这场雕塑展,感受到了苏州的博大胸怀,有很多新的收获,受益匪浅。 策展人之一、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雕塑陶艺工作室主任谢渊表示,要想做好关于苏州的雕塑作品,如何理解江苏和苏州所代表的文化很重要。我个人常做的是先把自己理顺了,当一个人由内而外都通顺的时候,会发现很容易就能找到个人的气质和创作风格。这次很荣幸能邀请到众多艺术家和大咖共同参展,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 本届展览中,还涌现出一批与科技相关的动态装置作品,科学与艺术的融合特色也是基于江南文化构建下的苏州高质量、高科技发展定位的艺术体现。研讨会的第三篇章就是由艺术与科技板块的艺术家代表们带来。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湖畔工作室创始人陈刚和韩国首尔大学博士、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湖畔工作室创始人李欣麟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动态雕塑作品这一新兴艺术形式。他们表示,本次雕塑展的主题是“延续与创新”,因此特别带来了科技感十足的动态雕塑作品。科技与艺术联系紧密,历史上不少艺术形式变迁的背后都是和科技进步息息相关。而动态雕塑作为现代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传统雕塑的静态表现形式,将时间和空间紧密结合,创造出具有动态审美的艺术形式。动态雕塑讲究韵律美、节奏美、感知美,追求视觉上的呈现与表达,强调雕塑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希望能以本次展览为契机,继续加深科技与艺术的融合碰撞。 |